这次测评的内容会是以两款解密游戏的对比来展开,而两者共同的主题在于——以Pavilion的推荐语来说——第四人称视角
重要内容排序:
1. 游戏的可玩性和创新性,包括交互性 2. 画面 3. 音乐 4. 主旨内容
因为Pavilion没通关,所以重点还是在Gorogoa
《Gorogoa》对于我来说是继《纪念碑谷》之后第一个刷新我认知的解密游戏。它以一个小男孩寻找传说中的生物Gorogoa为线索,用唯美的手绘画面的拼接和空间的错位引导玩家走向最后的秘密。玩的途中除了“Aha”我真的不能再有其他的想法,意料之外,惊喜连连是我玩这款游戏的及时感想。在可玩性上面画中世界是短小而精悍的,它一共设置了5个主要关卡分别对应寻找神秘生物的五种元素(红、黄、蓝、绿、紫),而集齐颜色之后可以召唤神兽Gorogoa。但是当幻想成真之时也是幻想破灭之时,所以着色还设置了一个回溯的关卡与前面的内容形成首尾呼应,从而真正的完成只一次幻想的旅程。
玩法和创新
玩法上不同于传统的密室逃脱或者类似《纪念碑谷》和《纸境》这样探索解密的游戏,《画中世界》既有固定的画框,一个边界,又有世界,一个无边无垠的异世界,在画框中跳跃的世界。比如我第一次根本没想到要拖动panel/嵌板来让画框和画面分离。唰的一下,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多出了另外一个世界。

然后通过点击深入每一个画面。更加惊喜的是,而且我没在解密游戏种遇见的是,画面和时机的连接。在某一关卡里你需要让球连续掉进两个空间,而这就需要画面的拉远、拉近和空间的衔接了。从大人国进入小人国,从童话变成战争,甚至烧水加温,在固定的嵌板里面加入了数不胜数的不同的世界,而各个世界又紧密相连,不得不说作者何在把握连接和分离的分寸感上拿捏得很好。因此空间的不连续性让这个游戏多了一种层次和新鲜感。并且画中世界让我更感动的是(对于密室逃脱废来说)它将解密的结果先告诉你,然后铺开线索,最后引导你去发现线索的联系。因此解密的途中从来不会出现线索跳脱的或者强行解密的感觉。而这也是画中世界叙事的巧妙之处了。

交互性就会说到第四人称视角(Fourth Person View)。超越了文学上的人称视角(你我他)和语言文字上的限制,游戏可以做到第四或者第五人叙事视角,同时也是人称视角。引用Totaku (Totaku 2014) 上的一段讨论,第四人称视角有三个条件:
1. 游戏的主人公,一个独立的,有思考和应变能力的人。
2. 环境因素。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他被影响的环境。
3. 能被改变的因素。例如画中世界的画框和嵌板,还有空中楼阁的巨石块和机关。这些因素能够音响主人公是做出利己的判断,从而影响游戏。
以上三点听起来很有上帝视角的感觉,你就是有戏中的上帝,人物所谓的自我意识和举动其实都在你的掌控之中。Pavilion应该是为数不多甚至唯一一个宣称是第四人称的解密游戏了。所以玩法方面它比画中世界更加的明显和更加的投入,当然这也是它的主打玩点之一。玩家通过改变有戏中的环境因素:石头,开关,路灯来影响主人公的决定。比如灯光太暗小人就会害怕得无法动。当然因为任务的决定总是对自己最优的,引导的时候不免被他抄近路等行为气得半死 :)。下面这张是小人因为我半途关灯而从台阶上摔下来的照片,当然人物不存在生命值的设定。

相对来讲画中世界的小男孩就更加的被动了,除了关键的画面会有人物的过场和引导之外基本不存在被环境影响的行动,但终究玩家还是可以感觉到他们在影响人物。
第四人称视角确实是一个新颖和大胆的尝试。很多游戏特别是RPG、ARPG强调代入感,第四人称游戏反而削弱了玩家探索的代入感(因为做出决定的将是主人公),但是却从上帝的视角增补足了和游戏的互动。影响角色,注意不是操控角色,会给游戏带来未知性,所以对人物和游戏的情感就我个人而言会带有养成的心理。比如《模拟人生》可以算是第四人称游戏了,玩家在安排人物的行动的同时留给了角色自由发挥的空间,看角色撕逼甚是愉快lol。很希望能看更多的视角的尝试,毕竟这也是游戏的特权了。或许metagame的下一步就是第五叙事视角了,游戏玩你而非你玩游戏。
画面和音乐
两款游戏都在画面上下足了功夫,很符合游戏的背景设定,决绝每一张都可以当壁纸。画中世界是一个幻想和现实并存的世界,Gorogoa这个生物和名字是作者小时候突发奇想而诞生的,在手绘画面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亮眼,它的存在的确能够点亮一个寻梦的少年。欧洲小镇、毕生寻找、残破的庄园、残疾的人、灾难、战争……一切画中的世界渲染着一种稍显凄凉和孤独的感觉,因此在画框和素描纸的背景下,画中世界不高的明度和亮度衬托了少年寻梦的艰辛困苦。

相较而言,空中楼阁的画面就更加的复杂、繁重和写实了。整体的建筑风格和画面风格充满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也很有Hellenistic的感觉。具体来讲,雕塑画面非常的写实,缠绕的手臂和Laocoön and His Sons有异曲同工之妙;健硕的战马和Orb是罗马帝王的主要象征,但是二者在有戏中是扭曲的和被边缘化的,因此无一不映衬原著中破败凋零的氛围;还有夸张的肉体和Toga的褶皱一下子就把人带入到了以复杂有力为美的“希腊化时代”。我真的太喜欢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艺术了,《空中楼阁》在画面上采用了这两个时期的元素,而且适当的在游戏中加入夸张绝对是视觉上的享受。

Laocoön and His Sons

Pavilion中的手臂

Equistrian Statue of Charlemagne

左上角的马和Orb,右边的衣服褶皱,中间的人体和翅膀
主旨内容
《画中世界》讲述了少年一生寻找Gorogoa的故事,因为操作玩法的片段性让游戏有了一份意识流的感觉。无论是牛顿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成为了第一个元素,还是战火黑夜的飞蛾扑向灯火,成为第二个元素。画中小男孩的世界仿佛是由相连的别人的世界所支持的,又仿佛是他本人从懵懂的憧憬到梦想破灭般的坠落。整个游戏在各种各样的人的意识中流动,你窥见了一瞬却看不见一世;清醒的意识,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因此作者让我们在意识中去打醒自己,回忆也罢,现实也好,你曾经为之努力的就是你所拥有的。最终小男孩与Gorogoa有什么样的接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但他从少年变为古稀,当他再次站在最后一个元素的高塔时,我知道他从未为自己的一生后悔过。
(《空中楼阁》鉴于还未通关所以等有生之年通关了再来。)
总的来说两款游戏都带给我了不同程度上的惊喜,《画中世界》对于打破视觉和空间束缚让我感到惊喜和敬佩,毕竟在解密独立游戏上做出创新难上加难。《空中楼阁》对于游戏视角的探索令人称赞,搭配上非常考据的画面不愧为一部优秀第四人称解密游戏。最后非常推荐大家购入这两款游戏,绝对不亏2333。